黄石高纯二氧化碳的制备核心是通过提纯工艺去除原料中的杂质,以达到高纯度标准(通常≥99.99%)。根据原料来源和应用场景的不同,主要制备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类:
一、工业级原料提纯法(主流方法)
该方法以工业生产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副产品为原料,成本较低且适合大规模生产,是高纯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。常见原料包括发酵尾气、化工装置副产气等,具体步骤如下:
1. **原料预处理**
- 去除酸性杂质:原料气(如发酵产生的CO₂常含硫化氢、硫醇等)先通过**碱洗塔**(如NaOH溶液),中和酸性杂质(H₂S + 2NaOH = Na₂S + 2H₂O),避免后续设备腐蚀。
- 初步除水:通过冷却器将气体降温至露点以下,使水分凝结分离,减少后续干燥负荷。
2. **深度干燥**
采用**吸附法**进一步去除微量水分:将预处理后的气体通入填充分子筛(如3A、4A分子筛)或活性氧化铝的干燥塔,利用吸附剂的多孔结构吸附水分,使气体露点降至-60℃以下(对应水分含量≤10 ppm)。
3. **精馏分离**
利用二氧化碳与杂质(如氮气、氧气、一氧化碳等)的沸点差异(CO₂沸点-78.5℃,N₂沸点-195.8℃),在**低温高压精馏塔**中进行分离:
- 气体被压缩至2-3 MPa后进入冷凝器,冷却至-20~-30℃,使CO₂液化,而低沸点杂质(N₂、O₂)仍为气态,从塔顶排出。
- 液态CO₂进入精馏塔,通过塔内气液交换,进一步去除残留的高沸点杂质(如烃类),塔顶获得高纯度CO₂气体。
4. **深度净化**
针对微量有害杂质(如一氧化碳、甲醛、总碳氢化合物),采用**催化转化**或**吸附**处理:
- 一氧化碳(CO):通过催化剂(如铂、钯)在一定温度下转化为CO₂(2CO + O₂ = 2CO₂)。
- 碳氢化合物:通过活性炭或分子筛吸附去除,确保总碳氢化合物含量≤5 ppm。
二、实验室小规模制备法
适用于少量、高纯度需求的场景,成本较高,步骤如下:
1. **原料反应**:通过碳酸盐(如碳酸钙)与稀盐酸反应生成CO₂(CaCO₃ + 2HCl = CaCl₂ + CO₂↑ + H₂O),收集粗气体。
2. **提纯处理**:
- 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去除HCl杂质,再经浓硫酸或无水氯化钙干燥除水。
- 若需更高纯度,可将气体通过低温冷凝(液态CO₂沸点-56.6℃,加压下易液化),分离非冷凝性杂质(如N₂、O₂),反复多次可提升纯度至99.99%以上。
三、其他特殊制备法
- **膜分离法**:利用特殊高分子膜对CO₂的选择性渗透作用,从混合气体中分离CO₂,适用于低浓度原料气的初步提纯,常与精馏法结合使用。
- **超临界萃取副产回收**:在超临界CO₂萃取工艺中,通过降压回收CO₂,经干燥、过滤后可循环使用,纯度可达99.99%以上。
不同方法的选择取决于原料来源、纯度要求和生产规模:工业级大规模生产以“预处理-干燥-精馏-深度净化”为主流;实验室小规模制备则侧重反应与多次提纯;膜分离等方法多用于特定场景的辅助提纯。最终目标是将杂质含量控制在ppm级甚至ppb级,满足电子、医疗、科研等领域的严苛要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