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子级工业气体是半导体芯片、液晶显示面板(LCD)、光伏电池等电子信息产业的核心原材料,其纯度直接影响电子产品的性能与良率,因此对纯度要求极高,同时需依托先进的提纯技术实现高纯度指标。电子级工业气体的纯度通常以 “9” 的数量级来表示,如 99.999%(5N)、99.9999%(6N)、99.99999%(7N),不同电子制造环节对纯度要求差异显著。在半导体芯片制造中,从晶圆外延、光刻、刻蚀到离子注入、封装测试,每个环节使用的电子级气体纯度均需达到 6N 以上,部分关键环节(如 14nm 以下先进制程的刻蚀工艺)甚至要求纯度达到 9N(99.9999999%),杂质含量需控制在 10ppb 以下(1ppb 为 10 亿分之一),若气体中含有微量杂质(如金属离子、水分、颗粒),会导致芯片产生缺陷,如电路短路、漏电,降低芯片良率,甚至造成整片晶圆报废。
液晶显示面板制造中,电子级气体(如硅烷、氨气)的纯度要求多为 6N-7N,杂质含量控制在 100ppb 以下,杂质会影响面板的显示效果,如产生暗点、残影,降低面板画质;光伏电池制造中,电子级氢气、氧气的纯度要求为 5N-6N,杂质会影响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,导致发电性能下降。
为满足电子级工业气体的高纯度要求,需采用多种先进提纯技术,根据气体特性与杂质类型选择适配的提纯方法。吸附法是常用的提纯技术之一,利用吸附剂(如分子筛、活性炭、金属有机框架材料 MOFs)对杂质的选择性吸附作用去除杂质,例如去除气体中的水分时,可使用 3A 分子筛,其孔径仅为 0.3nm,能吸附水分子(直径 0.28nm),而不吸附目标气体分子;去除金属杂质时,可使用螯合树脂吸附剂,通过化学作用将金属离子固定在吸附剂表面,吸附法操作简单、成本较低,适合去除气体中的水分、二氧化碳、烃类等杂质。
精馏法适用于分离气体混合物中沸点差异较小的组分,通过多次蒸发与冷凝,实现目标气体与杂质的分离,例如提纯液态空气制备高纯度氧气、氮气时,利用氧气(沸点 - 183℃)与氮气(沸点 - 196℃)的沸点差异,在精馏塔内进行多次精馏,可得到纯度 99.9999% 以上的电子级氧气与氮气;精馏法提纯效率高、纯度稳定,适合大规模生产,但设备投资较大,能耗较高。
膜分离法利用高分子膜的选择性渗透特性,使目标气体分子通过膜,而杂质分子被截留,例如提纯氢气时,采用钯合金膜,氢气分子可在膜内溶解并扩散通过,而其他杂质气体(如氮气、甲烷)无法通过,膜分离法具有设备紧凑、操作灵活、无二次污染的优势,适合小规模、低能耗的提纯场景,尤其适用于现场制气与气体回收提纯。
化学提纯法通过化学反应将气体中的杂质转化为易于去除的物质,例如去除气体中的氧气时,可加入氢气,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生成水,再通过吸附法去除水分;去除气体中的硫化合物时,可使用氧化锌作为脱硫剂,与硫化合物反应生成硫化锌固体,化学提纯法针对性强,能有效去除特定杂质,但需控制反应条件,避免引入新的杂质。
此外,电子级工业气体的提纯还需配合严格的生产环境控制,如在洁净度 Class 1(每立方米空气中粒径≥0.1μm 的颗粒数≤1)的洁净室内进行提纯操作,使用无油、无金属污染的设备与管道,确保提纯过程中不引入新的杂质。同时,需建立完善的纯度检测体系,采用气相色谱 - 质谱联用(GC-MS)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(ICP-MS)等高精度检测设备,实时监控气体纯度,保障电子级工业气体满足电子信息产业的高要求。